然而,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尽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积极的自救,但终究难以承受这漫长的寒冬。
南非、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核电市场开发也有进展。高效光伏电池技术、超临界CO2循环发电技术、高效宽负荷超超临界机组、大规模水光互补技术及应用、烟气多污染物协同脱除关键技术研究等完成节点目标。
海上核动力平台、低温供热堆概念设计,钍基熔盐堆、铅冷快堆等四代核电技术研发推进。清洁能源比重继续上升缅甸伊江项目配合调查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要重点做好核电、重型燃机、综合智慧能源和配售电、跨国经营发展、资产上市、安全生产、集团管控、人才开发、薪酬改革和信息化十大工作。获穆迪、惠誉和标普三大国际评级机构A类评级,居同行业最高水平。
跨国经营也取得新突破。他强调,2017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国家电投实施弯道超车的关键一年,被党组确定为突破提升年。然而当时,尽管薄膜太阳能技术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由于光电转换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并未引起业界的足够关注,市场占有率很低。
三是着重提升汉能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当海外的技术创新成果转移到国内时,政府部门要把这些海外的技术创新成果视为国内企业的创新成果,在税收优惠、技术创新成果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通过专利等知识产权全球布局对全球薄膜太阳能技术实现鸟瞰。在江西、湖北等地也正在建设铜铟镓硒、砷化镓薄膜电池生产基地
汉能模式值得借鉴汉能的经验告诉我们:自主创新不是仅仅靠自己创新。汉能先后收购4家薄膜太阳能电池公司,不仅获得了电池制造技术,同时还得到了高端装备的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的封锁,形成了汉能的核心优势。
2012年伊始,全球光伏市场出现不景气,特别是薄膜太阳能企业的生存状况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汉能的全球技术整合的大前提下,几家子公司技术共享,产生了协同效应,加快了研发创新的进度。5.金融创新支持全球技术并购的企业在海外融资。汉能研发团队在国产化道路上更加注重创新性研发,自主研发的GaAs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设备MOCVD(气相外延生长技术),在原有并购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提升,将单机产能从KW级提升到级,目前这台设备正在调试。
汉能的每一个并购交易,都对股东、债权人(银行、金融机构)、管理层三方的利益诉求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股东希望尽量减少损失,并能把公司转让给靠得住的新股东;债权人则是关心自己借出的资金是否能收回来,不希望承担太大的风险;管理层则希望新股东能把公司发展得更好。抓住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机遇,并购整合海外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企业创新发展甚至在全球实现弯道超车的一条重要路径。战略方向一旦确定,汉能选择了一条全球技术并购与整合之路,快速进入薄膜太阳能产业。2.支持我国企业海外公司的技术创新。
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形成自主创新能力1.技术上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完成了并购的汉能没有停止继续创新的脚步,他们持续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整合国际国内的技术资源,不断提升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如下表。汉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制造商。
汉能在立足于国外各个公司的技术优势基础上对技术转移进行规划,派中国研发团队到国外公司,在研发生产一线上与海外团队合作,使国内团队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因此,如果汉能掌握了薄膜太阳能的前沿技术,也就掌握了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
自2009年以来,汉能选定太阳能光伏中的薄膜技术路线进行全球技术并购与整合,带动了国内薄膜太阳能产业发展,使中国薄膜太阳能产业实现了真正的全球领先,为中国企业全球技术并购、整合国内外技术资源提供了成功的经验。5.培养与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汉能通过国内研发中心与海外研发中心的合作学习,把国内研发人员的研发能力培养起来,从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了顺利地实施海外收购,汉能组建了一支技术团队和一支商务团队。一是企业要在开放合作中自主创新。汉能的研发主要放在国外,产业化放在国内。首先汉能将全球研发与国内规模化生产同时推进,例如,汉能海外公司在研发10.0版组件的同时,就开始帮助国内工厂大规模生产9.5版组件,使最新的研发成果与生产线实现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另一个发展方向晶硅太阳能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进入门槛低,投资回报快,当时业内外看好晶硅的人居多。4.以核心技术构建新的盈利模式汉能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形成了上游核心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中游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下游打造分布式发电应用和移动能源+的新领域,例如,分布式发电应用:汉能户用发电、农业大棚、轻钢屋顶、薄膜发电建筑一体化(BIPV);移动能源+应用:便携发电产品、集成充电产品、无人机、太阳能汽车开发。
但是要使这些公司持续创新保持领先地位并迅速产业化,仅靠民营企业一己之力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企业海外技术并购纳入国家专项基金支持范围,让优惠贷款与贷款贴息政策惠及那些有利于国家全球战略布局与实现技术升级的海外项目。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创新,闭门造车行不通,而是应以开放合作的心态在全球价值链中整合全球资源进行创新。汉能并购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汉能并购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三个:一是机会青睐于有准备的公司。
三是通过专利等知识产权全球布局对全球薄膜太阳能技术实现鸟瞰。2.在产业化上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商汉能开展海外并购,其目的并不只是获得一个现有的技术产品,或者规模和市场,关键是获得技术和能力。我们对这些海外公司不论它在何国、不论它是否以外国员工为主,只要知识产权是中国的,海外技术资源为我所用,应在立项、资金扶持、市场开拓等方面都与国内企业一视同仁地得到支持。当海外的技术创新成果转移到国内时,政府部门要把这些海外的技术创新成果视为国内企业的创新成果,在税收优惠、技术创新成果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
而在此之前因时机未到,李河君曾带着技术团队去美国Miasole公司,希望谈判合作,但是他们受到冷落,在公司的大厅等待了30分钟,连公司的CEO都没有见到。经过数年时间的研究和思考,汉能集团认为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是人类能源史上的重大变革,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时代已经到来。
例如,2012年底,Miasole公司深陷资金紧缺的问题时,汉能基于前期对这家公司有全面的研究和了解,抓住了这个契机,一举并购了这家公司。二是善于促进国际和国内创新资源联动进行协同创新。
汉能创始人李河君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为汉能持续发展带来了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成为了引领汉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灵魂。汉能在四川、广东等地投资建设了多个薄膜太阳能研发制造基地,薄膜发电产能已达到3GW,相当于每年可新增发电量40亿度。
4.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并购基金定向支持企业全球技术并购。汉能通过把基础性研发与应用性研发有机结合起来,从最初的原理、基础研究、技术应用开发到设备的生产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技术开发体系。因此可以说,汉能成功地抓住了全球并购的最佳窗口期。二是汉能通过多方面的技术提升,扩大机组装备产能、提高产品优良率、国产化替代等措施,快速降低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使得成本已接近晶硅太阳能电池。
3.汉能成为高端装备制造商从全球来看,由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的核心设备基本都是非标的,没有独立的设备制造厂。与此同时,汉能设计了对核心人才的留任激励计划和奖励机制,为年轻的技术人员搭建成长平台,留住了绝大部分的员工。
目前汉能在北京、四川、江苏、美国硅谷、德国、瑞典等地建立了8个研发中心,全球研发团队有近1800名研发人员,从事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应用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或者新设高技术公司已成热潮,除汉能外,还有吉利、华为、复星、三一、上工申贝等企业都在海外并购技术型公司。
其中,AltaDevices公司的高效柔性砷化镓薄膜发电技术是全球最薄、最轻、转换效率最高的柔性太阳能薄膜技术,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单结电池研发转换效率达28.8%,双结电池的研发转换效率为1.6%,这也是太阳能电池技术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汉能促进高端制造装备的国产化,目前,汉能已经完成对辅助性设备、外围设备的国产化,正加快推进核心设备的国产化。